治心衰首当补气

2024-01-29 14:18:48 来源:生命时报

扫码阅读手机版

心衰是各种器质性心脏病的终末阶段,临床表现为活动耐力下降、呼吸困难和液体潴留。全国名中医、江苏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唐蜀华教授从医50多年,对心系疾病治疗颇有心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由于人口老龄化,我国慢性心衰的患病率呈逐年增长态势。半个世纪以来,慢性心衰的药物治疗历经了从强心、利尿、扩血管到神经内分泌抑制剂的应用阶段,器械治疗也取得长足进步。尽管如此,慢性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5年生存率仍未得到大幅度改善。近年来,因中医药在减轻心衰症状、改善心功能、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具有疗效,日益受到关注。唐蜀华教授及其团队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用中医药治疗慢性心衰,研制了中药复方强心合剂,并发现中医治疗组的近期疗效与西医常规治疗组接近,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西医常规治疗+强心合剂)组优于西医常规治疗组。

中医典籍中并无心衰病名,但从《黄帝内经》开始就对心衰症状有所描述,如《素问》记载:“夫不得卧,卧则喘者,是水气之客也。”中医认为,年老体虚、感受外邪、劳累过度、情绪不畅、饮食失调是心衰的诱发因素,病位在心,涉及肺、脾、肾,基本病机为心气不足。唐蜀华教授特别重视心衰证候要素的辨别,认为慢性心衰初期大多以气虚或气阴两虚为主;阳虚常见于慢性心哀晚期或危重阶段;血虚证较少出现,仅在合并贫血时可见,瘀血、痰浊是心衰的病理产物。

气虚常贯穿于心衰的整个病程,主要表现为气短、乏力、心悸、自汗、舌质淡、苔白、脉细,与现代医学对于慢性心衰的描述,如呼吸困难、疲乏、活动耐量下降相吻合,主要是心排血量低和组织灌注不良所致。唐蜀华教授表示,治疗心衰首当补益心气,用药以黄芪为主,人参、白术也可酌情选用。阳虚是气虚的进阶,表现为畏寒、四肢厥冷、夜尿频、舌质淡、舌体胖或边有齿痕、苔白或白滑、脉沉细或沉迟等,唐蜀华教授强调应用温阳之法,临床用药多以桂枝为先,其可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利水,还可扩张冠状动脉。阴虚证是心衰的阶段性症状或兼症,比如,长期利尿致阴津不足,或温阳过度伤阴耗气,表现为口渴欲饮、手足心热、盗汗、舌质偏红、舌体瘦小、苔少或无苔或见裂纹等。因此,益气温阳的同时,治疗上还应适当滋阴,取“阴中求阳”之效,唐蜀华教授临床常用天门冬、麦门冬、北沙参、玉竹、石斛等。当心气心阳不足,无力推动血脉时,就会导致瘀血内停,表现为面部、口唇、四肢末端紫绀,颈静脉怒张,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唐蜀华教授常选用当归、川芎、红花等活血,三七、红景天等益气。除以上常见证型,还要考虑到气滞、痰郁化热等变证。

冬天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心血管疾病人群容易出现心衰的情况。日常如何护心?唐蜀华教授给出以下三点调补建议:1.重视补肾。“肾者,主蛰,封藏之本”,多吃一些补肾之品,如黑芝麻、核桃仁、枸杞、桂圆肉、栗子等。2.健脾补气。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补益脾气可食用红枣、莲子、山药、人参、黄芪等。3.温补阳气。数九寒冬,建议要适当进食羊肉、鸡肉、牛肉、鹿茸等温补之品。

与此同时,心衰人群可在冬季服用膏方进行调补,去正规中医院请专业医生开具即可。此外,心衰患者还要积极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情况,日常饮食有节、规律作息、预防感冒、按时服药。

受访专家:全国名中医、江苏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  唐蜀华

责任编辑:易旭辉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