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六治”医诸病

2023-06-15 15:26:54 来源:生命时报

扫码阅读手机版

有人说,针灸是中医药学的最高境界。我们身体气机的升降出入构成了生命运转,而针灸治病,调整的就是气机,使其通畅,达到养生保健目的。针灸看似只是用一根银针轻轻一扎,其实奥妙可不少。我们特邀首都国医名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周德安教授谈谈他的针灸治病心得。

幼为沉疴累,故发救世心

1939年,周德安生于天津蓟县一个农民家庭。这是一个拥有十几口人的大家庭,家里人很和睦,从没红过脸,养成了周德安沉稳安静、宽厚温和的性格。年少时,周德安体弱多病,尤其是阿米巴痢疾对他伤害最大,每天腹痛腹泻,最多一天可能要泻七八次。两年的“折磨”令周德安瘦得像火柴棍,家里人到处寻访求药。正当全家一筹莫展之时,一个偶然机会让周家发现了治愈周德安的方法。一次,家里做了羊肉大葱生姜馅饺子招待客人,吃完这顿饺子,周德安腹泻的次数竟然少了。之后,家里人每天都给他包饺子吃,患病两年多的痢疾竟然痊愈了。这场大病之后,周德安暗下决心——当一名医生,为他人解除病痛。立志学医得到家人和老师的支持,周德安早起晚归、披星戴月学习。1959年,顺利考入北京中医学院(现为北京中医药大学)。

拜师学艺是中医传承的重要途径。“我们那一代学中医的人是最幸运的,有幸遇到众多中医大家。”大学毕业后,周德安工作在临床一线,先后跟随关幼波、王建勋、陈家杨、丁化民等老中医学习,初步掌握内科辨证论治思路及用药特点。之后,又跟随王乐亭、贺惠吾、贺普仁、夏寿人、田稔民、于书庄等前辈学习针灸配穴经验与针刺手法,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

创立“针灸六治”理论

结合60多年临床实践,周德安教授创立了自己的学术精华——“针灸六治”理论。

治神。“神”是脏腑生理功能、病理状态的外在表现,周德安认为,精神安定、情志舒畅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前提,建立了“治病先治神”的重要理论和方法。

治痰。“痰邪”最易阻塞气机、血脉、经络,涉及疾病广泛,治疗困难。据此,他创立了周氏针灸“化痰方”(由中脘、内关、公孙、列缺、丰隆等穴位组成),广泛应用于中风、眩晕、癫病、梅核气、精神异常等疾病的治疗。

治痛。疼痛主要由气滞引起,气滞的形成与肝气郁结有关,通过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可以达到止痛目的。周德安创立“络穴止痛方”,以临近取穴、循经取穴、特定经验穴相结合,辨证选用毫针、火针、放血治疗。

治风。包括治疗外风导致的面瘫,内风扰动所致的中风、头晕、癫痛、脏躁(精神情志异常)等疾患,常施以针灸安神、补益、行气,并与中药结合使用。

治动。多动症、抽动症是儿童常见病、疑难病,周德安将两者统一命名为“动证”,认为该病与心、肝、脾、肺、肾均相关,常通过针刺开窍醒神穴位,根据虚实联合中药治疗。

治聋。针对神经性耳聋、耳鸣,周德安提倡分期治疗。突发性耳聋耳鸣多属肝胆火旺型,治以清泻肝胆、通利耳窍;慢性耳聋耳鸣多属肾精不足型,治以补益肝肾、镇静安神。

崇气虚血瘀,重补中益气

“熟读经典是做好针灸医生的必备根基。”周德安推崇清代医学家王清任《医林改错》“气虚血瘀”理论,重视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脾胃论》中的“补中益气法”,在针灸治疗上举一反三,创立出属于自己的“针灸方”,广泛用于各种虚证、慢性疾病的治疗。

气虚血瘀是很多疾病的病因。“治病之要诀,在明白气血,无论外感内伤,要知初病伤人何物……所伤者无非气血。”“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王清任认为,瘀血是由于正气虚、推动无力所致,建立了“补气活血”和“逐瘀活血”法则,创立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等方剂,治疗各种瘀证及半身不遂、痹证及难产等。周德安表示,大量临床实践证实,中风病的发生虽与肝肾阴虚、风阳上扰、痰火内结、上蒙清窍等有关,但临床上气虚血瘀、经络阻滞者更为多见。

创立针灸“补中益气方”。“人以胃气为本”是李东垣的核心观点,故其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病机理论,强调补益脾胃的重要性,创立名方“补中益气汤”。近代著名针灸大师王乐亭将李东垣的学术思想用于临床实践,提出“治其本,以胃为先”的学术观点,创立了“老十针”针灸处方。近代针灸名医贺惠吾临证中也非常重视脾胃,常选取中脘、气海、脾俞、胃俞治脾胃。周德安在前辈名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针刺调节气血、活血化瘀、健脾和胃的功效特点,创立了针灸“补中益气方”(由百会、中脘、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太渊组成)。“补中益气方”最初创立时,主要用于中风、眩晕等常见脑血管相关疾病。根据“异病同治”原则,周德安经长期临床观察发现,凡辨证属于中气不足、气血亏虚、气虚血瘀的疾病,都可用本方加减治疗。

针药并重,有机结合

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提出:“若针而不灸,灸而不针,皆非良医也。针灸不药,药不针灸,尤非良医也……知针知药,故是良医。”周德安表示,处方讲理、法、方、药,而针灸则讲理、法、方、穴,还要加一个术(手法);药有君、臣、佐、使之配,穴有主从之分;药分温热寒凉,针灸则有补有泻,用药选穴都有归经所属问题。针灸和中药各有所长,应各尽其长,不可偏废。针药并重,有机配合,才能提高临床疗效。对于中风、眩晕、失眠、抑郁、耳聋耳鸣、儿童多动症、抽动症等与全身脏腑、气血功能密切相关的疾病,应采用针药结合的方法;对于局部气血瘀滞、经络不通导致的头面颈肩腰腿痛和痛经等多种痛证,以及带状疱疹、银屑病、湿疹等多种皮肤病,仅以针灸就可达到满意疗效。

临床操作中,周德安非常注重进针前的准备工作,尤其是手消毒。持针时,必用持针之右手中指指腹快速轻刮针尖,以便发现针尖是否有弯曲(俗称毛刺)的情况,这是他多年形成的习惯。他说,“过去没有一次性针具,所用针具都是反复消毒使用,可能会出现毛刺。”进针时,以单手进针为主,右手拇、食指同时用力,将针尖迅速、轻柔地刺入穴位。

四个“穴方”养神

84岁的周德安教授如今仍坚持每周出诊,面色红润、神采奕奕的他平时是如何养生的?其实,周老不止一次公开分享过他的养生秘诀,那就是养神。在他看来,“神不安则五脏摇”,如果神养不好,各种疾病都会找上门来。如何养神?周老给读者分享了四组“养神穴方”。

四神方。“四神方”是周德安所有治神方中的基础方,因方中有四个带“神”字的穴位(百会、神庭、四神聪、本神、神门)而得名,其都是镇静安神的要穴,适合所有人养生保健使用。

督脉十三针。这是近代著名针灸大师王乐亭创立的一个具有重镇安神、强筋壮骨功效的穴方,临床可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及情志病患者,经过长期临床实践,周德安将此针法扩大应用为重镇安神的方法。督脉十三针(筋缩、脊中、悬枢、命门、腰阳关、长强、百会、风府、大椎、身柱等)通常使用火针点刺的方法,由于需要专业医生操作,所以不适合日常保健。周德安表示,平时自我按揉绝骨穴(即悬钟穴,位于小腿外侧外踝上3寸的腓骨前缘)可起到类似效果。

五脏俞加膈俞。“五脏虚弱会导致神不安,神不安又会加重五脏虚弱。”周德安表示,通过艾灸五脏俞(脾俞、肾俞、心俞、肺俞、肝俞)加膈俞能达到补益五脏、安神宁志的作用。如果觉得不太好找位置,可以用按揉耳朵(重点揉耳廓)的方法替代。

四关方。“四关方”(由合谷穴和太冲穴组成,左右各一)是周德安的护眼要穴,通过按揉可以养肝明目。

受访专家:首都国医名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周德安

责任编辑:易旭辉
下一篇:四时调阳护健康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