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腑通,体魄强

2023-10-12 10:14:10 来源:生命时报

扫码阅读手机版

人体全身脏腑在中医里归类总结为五脏六腑,其中,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以及三焦的总称)的功能特点是“传化物而不藏”“以通为用”。简单理解,就是六腑需要保持通畅,人体摄入的水谷精微(食物)不可在六腑中停留过久,需要及时排空,否则会导致“糟粕”在人体内阻滞,从而诱发疾病。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推拿康复中心副主任医师袁学雅对“六腑”的功能特点进行分析,选定了一些自我保健穴位,可提高“六腑”功能,使体魄健康。

胆。胆腑与胆汁的储藏、排泄密切相关,排出的胆汁进入小肠后参与食物消化,被称为“中正之官”,与一个人是否能够果断做出决定、判断有关。如出现口干口苦、容易暴躁发怒等,可能是胆气出现问题,可以对阳陵泉穴(膝盖外下方凸起的腓骨小头,在其前下方凹陷处)进行按揉。

胃。食物经过口腔简单咀嚼后,通过食道来到胃中接受初步消化变为食糜,接着向下进入肠道中,此为胃腑的“受纳”与“腐熟”功能。同时,脾、胃为人体气血产生地方,当胃腑的通降、生化气血功能出现问题时,会出现腹胀、腹痛、食欲不振等情况,此时可按揉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肚脐和胸骨下段连线的中点),可帮助缓解不适。

小肠。中医里,小肠的功能为“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简单说,食物到达小肠后,会在小肠这个“容器”停留较长时间,小肠充分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水液,然后将残余的糟粕与“废水”分别排入大肠、膀胱。所以小肠传导功能异常时,可能出现二便异常,例如小便短少、腹胀腹泻等,可尝试求助于小肠经的合穴——下巨虚(位于小腿外侧,在外膝眼下9寸,胫骨前缘向后一横指)。

大肠。大肠接收小肠传导过来的糟粕后,会进一步处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将其排出体外。因此排便异常,也有可能是大肠功能出现问题。此时,可借助大肠经的合穴——上巨虚穴(在小腿外侧,外膝眼下6寸,胫骨前缘向后一横指)改善对应症状。

膀胱。《黄帝内经》中的膀胱是“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即膀胱为剩余水液的聚集之处,主要负责储存和排出尿液。可见当膀胱功能有问题时,可能出现尿频、尿急、尿失禁等排尿异常的情况。膀胱功能正常,离不开肾脏帮助,因此肾经原穴太溪穴(内踝尖和跟腱连线的中点),可辅助改善膀胱功能异常的情况。

三焦。三焦与全身气机、水液的运行密切相关。总体来说,三焦运行失常,人体可能出现水液异常积聚的情况,例如水肿。可以尝试按揉三焦经的原穴——阳池穴(位于腕背横纹,指伸肌腱尺侧凹陷处)缓解。

上述穴位的按摩方法是:用拇指按揉,每次2~3分钟,以局部感到酸胀为度,每天2次。除了按揉穴位外,六腑对应的脏器主要集中于腹部,所以摩腹也是保持六腑通畅的不错方法,可在起床前或睡觉前弯曲腿部,用单手或双手叠掌顺时针摩腹,让腹部微微发热甚至“咕咕”作响。最后,日常要注意保持二便通畅,不要“憋”,以通为顺。

受访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袁学雅

责任编辑:易旭辉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