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话养生:看端午节中的养生智慧

2022-06-03 10:08:51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河北新闻网讯(易旭辉)“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挂香囊。五彩线,手腕绑。吃粽子,洒白糖。赛龙舟,锣鼓响,亲友相见道安康。”民谣里包含着端午节的节俗,也蕴含了中华养生之道,今天,邀请郭氏中医世家第五代传人、河北碧云堂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媛从中医角度来为我们阐释中医药以人为本顺应天时的养生文化。

“端午”的义涵

“端午”具有“端阳”和“重午”两种意思。端有起始的意思,事物的两头也称端。“端阳”就是“阳端”的意思,也就是“阳之极”的意思;“重午”反映了午月午日两把阳火的特质。端午是一年中天地的阴阳循环走到了至阳之时,也就达到了“物极必反”的转捩点。这特征在重视阴阳五行之道的中华文化中显得特出,体现在民间的端午节俗上,有具体而微的展现。

吃粽子清热除烦

吃粽子是端午的一项突出节俗,中医认为,糯米味甘性平,具有益气健脾、开胃消食的作用。粽子的配料也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如小枣、赤小豆、绿豆等具有补血安神、利尿排毒的功效,而火腿、鸭蛋黄、鲜肉等都是营养丰富的食品。用来包裹粽子的粽叶更有讲究,北方大都用芦苇叶,南方多用竹叶或荷叶,这些叶子都有很好的药用功能,如:苇叶可以清热生津、除烦止渴;竹叶可以清热除烦、利尿排毒;荷叶能清热利湿、和胃宁神。总的来说,粽子有清热除烦、助脾开胃的作用,特别适合初夏食用。

当然,吃粽子也应有所节制,进食时须注意,制作粽子的原料糯米黏性较大,过量进食容易引起消化不良,所以肠胃病患者、糖尿病、老人及小孩不宜多吃。

艾叶菖蒲驱毒除瘟

端午时节,有家家户户挂艾草的习俗。民间有种说法:艾草可以治百病、招百福,挂在门上可以祛除各种毒物,使人身体健康。

中医认为,艾叶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经,是一味芳香化浊的中药,能散寒除湿,温经止血,有回阳、理气血、有较强的驱毒除瘟作用。现代研究表明,悬挂艾叶及燃烧艾叶的确有杀菌消毒、预防瘟疫流行的作用。现代人已经很少在家门口挂艾叶、菖蒲等草本植物,可以选择在端午前后把门窗紧闭,然后用菖蒲、艾叶、雄黄合剂烟熏2~4小时以上,这样可起到室内杀菌作用。

u=213477999,3911463907&fm=26&gp=0.jpg

雄黄酒杀虫解毒

涂洒雄黄酒也是端午节习俗之一,雄黄性辛温,内含有毒的砷盐成分,具有解虫蛇毒、燥湿作用。在端午节,将雄黄掺在酒里制成雄黄酒,甩洒在居室的墙角和床下,具有较强的灭蚊和杀虫作用。特别是在我国南方很多地区端午前后都已步入梅雨季节,天气条件有利于蚊蝇、害虫的活动和繁殖。也有很多人以菖蒲末拌雄黄入酒 ,然后将酒涂抹在儿童耳、脸、额、头顶等部位,借以避毒驱邪,杀菌及诸病不染,但由于雄黄能从皮肤吸收,外用亦不宜大面积涂擦,以防中毒。还有一些人在端午节饮雄黄酒,由于雄黄的主要成分是二硫化砷,遇热后可分解为毒性很强的砒霜,因此不建议内服。

挂香囊散风驱寒

端午节挂香囊的习俗,香囊属于中医“香薰疗法”范畴,对抑制病毒、细菌的活力有一定的作用,是一种预防传染病的方法。草木的芳香之气,最善于通关走窍,驱散掉身体内的病邪,清代的《松峰说疫》中描述“透顶清凉散:凡遇时令不正,瘟疫流行,人各带之,或嗅鼻,可免侵染”。

我们可以自制端午香囊,可将苍术、藿香、吴茱萸、艾叶、肉桂、砂仁、白芷,每味各2克,再加丁香1克细研成粉,然后放在布袋中,缝合好。可以佩戴在胸前、腰际或肚脐处,也可以把香囊挂在门口、室内或车内,有散风驱寒、健脾和胃、理气止痛、通九窍的功能,从而起到防病的作用。

药浴消毒去污秽

端午节又称“浴兰节”,屈原的《九歌·云中君》云:“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此处所指的浴兰汤是用艾叶、菖蒲、兰草等香草煮水而成。釆百药沐浴克毒的习俗也是端午节前后的养生之道。因为端午时节,天气湿热,蚊虫猖狂、病菌滋生,外界湿邪容易入身,使人出现身体沉重困乏、头晕、及各种皮肤真菌感染等症状。这段时间使用艾叶煎水洗澡可解暑通表、舒筋活络、解毒杀菌、防止皮肤感染各类真菌远离皮肤病、保健防病。

游玩祛病调心情

古时在端阳节这天,还有相约到山间田野游玩的习俗,被称为“游百病”“洗百病”,这样做借以去除邪气晦气,保佑一年平安健康。我们在端午节也可以选择出游,观赏初夏美景,品尝特色美食,不仅能舒缓平日里学习和工作的压力、放松身心,也可增进亲朋好友的关系。

温馨提示:疫情期间,应合理安排活动、做好防护、减少聚集,尤其是密闭空间。

受访专家:郭媛,郭氏中医第五代传人,国家名老中医学术思想高级继承人,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温病分会副秘书长,河北省中医药防控新冠肺炎专家组的成员,河北省中医药学会温热病专业委员会副主委,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北省中医药学会肺系病专业委员会常委,河北碧云堂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石家庄碧云堂传统中医门诊部主任。



责任编辑:易旭辉

相关新闻: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