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问医答:寒露时节谈养生

2021-10-08 15:57:58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春雨惊春凊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歌家喻户晓,可以说是农耕工作的晴雨表,其实在现代生活中也和我们的起居日常息息相关。今天我们请到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就寒露时节为我们讲解在生活中需要注意的那些事。

寒露寒露,就是雾露将寒的意思,到了秋三月,自然界的水汽就不像春夏之时能够渗透滋润万物,反而因寒而凝结减少,不仅赶走了夏日余温,也收敛了春夏勃勃的生机。单衣单裤也在北方的街头消失不见,这样的变化不仅仅是因为人们感到了寒冷,更是为了不让寒凉而凝重的水汽浸透我们的肌腠。被这样的水汽“沾身”,非但不能泽润身体,反而既能助生“燥”邪,又易引动“伏痰”。于儿童则困脾伤肺,呼吸及消化系统疾病迭发;于中老年人则易皮肤瘙痒、胸闷气短,甚而哮喘复发;于青壮年则秋乏神困,甚而情绪压抑悲秋感伤。预防以上种种的最好办法,中医认为不过两条:一是养阴润燥,二是提振阳气。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之时,燥气当令”,当食甘淡滋润之品,如茭白、南瓜、黑芝麻、银耳、百合、山药、扁豆、核桃、梨、香蕉等滋养脾胃,润肺利肠。代茶饮宜选:麦冬、桔梗、茯苓、苍术、生姜丝、五味子、决明子各5g,开水冲泡静置30分钟,就能续杯养生一整天!此外天气转凉,昼短夜长,《黄帝内经》明确指出:“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秋月金气旺,主收敛,所以人体阳气应收敛在内,提倡抖擞振奋,而非补益或是耗散。朝阳、红叶等暖色系的正向能量,正好可以让人振奋精神,开心胸、散郁结、畅情志、扫阴霾。“一唱雄鸡天下白”,旭日东升,一碗温粥,遍观红叶,一扫悲秋。秋季提振阳气、清散郁浊之法莫过于此。早餐温粥,粳米、糯米等健脾胃补中气的食材,中老年人根据自己的口味也可尝试甘蔗粥、生地粥、黄精粥、山药百合粥、沙参玉竹粥等。

总而言之,寒露节气的十五天中,露寒而重早晚莫要沾身,注意养阴又要防燥,振阳而不散阳,身体才能健康。

专家介绍

李佃贵: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医浊毒论创始人,全国劳动模范,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第三届国医大师,全国首届中医药高校教学名师,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中华中医药学会李时珍医药创新奖获得者,2020年中国老科协突出贡献奖获得者,河北省应对新冠肺炎中医药专家组顾问,河北省科协会士,河北省首届十二大名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卫生部、科技部科技评审专家,教育部高校设置委员会评审专家。

责任编辑:易旭辉

相关新闻: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