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井流芳来自抗疫传说

2021-06-23 12:10:35 来源:生命时报

扫码阅读手机版

中医药在抗击新冠疫情中发挥的独特作用举世瞩目,彰显了其在面对急症疫病时融预防、治疗、康复为一体的特色优势。在不少赞颂中医药工作者的诗篇中,“橘井流芳”这个词频频出现。其实,这个词和“岐黄之术”“悬壶济世”一样,都来自历史久远的中医典故。

橘子原产中国,“生南国兮”,古称嘉树,楚国诗人屈原在千古名篇《橘颂》中以此咏物明志,赞颂其遗世独立、横而不流的高洁品格。在古音中,“橘”与“吉”谐音(在粤语里同音),不但寓意吉祥,而且有四悦宜人——“味悦人口、色悦人目、气悦人鼻、誉悦人耳”。橘子气味清新芳香,闻之令人提神醒脑,精神为之一振,中医认为它有醒脾避秽、开窍安神的功效。橘子的皮、核、叶、络均可入药,在中药里功效各有不同。就拿橘皮来说,晒干后陈化3年称为陈皮,是一味芳香理气药,能止咳化痰,健脾开胃,可入膳入药。在流感季或蚊虫滋生的春夏,人们在制作一些防疫小香囊时,陈皮便是其中一味常用药。橘皮的外层红色部分叫橘红,以广东化州出产的化橘红为最佳,被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是中国四大南药之一。橘核可疏肝理气、散结止痛,是治疗疝气的常用药。橘叶能消肿散结、行气解郁,主治乳房肿块、两胁疼痛等症。橘络是橘瓤上的筋膜,长于行气化痰、通络止痛。

“橘井”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已久,晋代名医葛洪所著的《神仙传》收录了这一传说。西汉文帝时,郴县少年苏耽遇一道士学得医术,常为乡民治病。得道后即将跨鹤飞升仙界,临行前泣告母亲说,自己已成仙,即将离去,不能再尽孝侍奉母亲了。母亲问他,他走了以后,自己依靠什么活下去,村民生病了找谁治。苏耽说:“明年天下疾疫,檐边橘树,可以代养。井水一升,橘叶一枚,可疗一人。”次年果然瘟疫肆虐。苏母想起儿子的话,便将橘叶一片,井水一升,煎水给邻里乡亲服用,众人得以躲过瘟疫。四邻八乡的人遂闻讯前来求治,皆以得井水及橘叶而幸免于难。苏耽被尊称为“苏仙公”,苏家之井也被冠以“橘井”的美名。

自此,“橘井”逐渐和“杏林”一样,演变成为中医中药的代名词。而“橘井流芳”也成了赞誉中医药人防疫治病、济世活人、医德高尚的专用名句了。及至明代,“橘井泉香”典故已进入启蒙读物《龙文鞭影》,更深入人心。大医李时珍采药时为一新开张的药店作下“橘井泉里龙问病,杏林山下虎求丹”的对联。他编撰的《本草纲目》成书后,其好友王世贞是当时的文人高官,为其作序并赋诗曰:“橘井汲后绿,杏林种时红。此橘复何忧?年年领春风。”于是当时不少中医堂号、诊所药铺大门都会贴上“橘井泉香”的对联。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中国生活多年,他在《西国记法》中写道:“记医以橘井、杏林。”清朝康熙年间,镇江一正斋的外用膏药在跌打损伤方面疗效颇佳,一名叫陈鹏年的官吏患筋骨疼痛之证,使用一正斋的膏药后获愈。当他改任到山东、河南治水时,把膏药带到治河工地,大受当地人民的欢迎,被奉为神药。有感于膏药的神奇疗效和独特香气,陈鹏年把“橘井流芳”的“芳”改为“香”,书写了“橘井流香”四字,制成金字牌匾派人送给一正斋,以示彰显。近代民族英雄林则徐为回赠救治他的名医何书田,也写下了“橘井活人真寿客,簳(音: gǎn)山编集老诗豪”的对联。创办于明代的广州陈李济药厂则自称“橘井老字号”。

“橘井流芳”虽然只是一个传说,但这个典故比三国时的“杏林”早了400多年。该史话逾千年仍脍炙人口,很多医家著书立说时喜欢用“橘井”为医书取名,这已经成为约定俗成的中医文化现象了。“流芳”更寓意着中医药源远流长,造福世人,恩泽绵长。

(佛山市中医院中医师 禤影妍)

责任编辑:易旭辉
下一篇:成无己

相关新闻: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