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个古人追求“长生”的方法:清肠道

2021-05-17 11:56:48 来源:生命时报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中医对便秘的表述最早见诸《黄帝内经》中的“后不利”“大便难”,随后,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称之为“脾约”,清代沈金鏊所著《杂病源流犀烛》则正式出现了“便秘”一名,并沿用至今。

中医认为,便秘的发生与大肠、脾、胃、肺、肝、肾等多脏腑功能失调有关,多由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年老体虚、病后、产后、药物等因素所致。中医将便秘分为实秘和虚秘,实秘一般属于实证,多见于壮实之人,特点是起病急、病程短,及时有效调治可快速缓解;虚秘一般属于虚证,多见于体弱年老之人,起病缓、病程长,需长期调养方可奏效。中医对便秘的治疗以“通下”为原则,但不可单纯用泻下药,需正确运用“通法”,切不可过多相信市面上的排便药、通便茶,短期服用尚可解燃眉之急,长期服用轻则难以停药,重则导致结肠黑变病,有致癌风险。

为何要及时解决“便秘之急”

古人养生强调“肠清”才能“长生”。传统医学认为,便秘引起的危害是多方面的,这点与西医不谋而合。首先,影响“面子”。体内毒素排出不及时会加重肝脏负担,引起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导致面部色素沉着,出现黄褐斑、皮肤变黑、青春痘及痤疮。其次,影响肠道。大便干燥、排便困难,用力时直肠颈压力增高,阻断静脉回流,使正常肛垫充血性肥大并反复向远侧移位,容易诱发直肠炎、肛裂、痔疮等。第三,影响大脑。大便长时间聚集在肠道,在肠道细菌作用下产生大量甲烷、酚、氨等有害物质,扩散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干扰大脑功能,出现记忆力下降、思维迟钝等问题。最后,诱发癌变。大便长时间聚集在肠腔内,有害物质和致癌物质被吸收,导致结肠癌发病率是正常人的4倍多。 

中医治便秘的常用方剂 

中医治便秘的常用方剂有7个,几乎覆盖所有证型便秘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辨证服用。

1.调胃承气汤:大黄(后下)6克、芒硝12克、炙甘草9克,适用于肠道实热证,典型症状是粪便干结成粒难排,腹部持续性胀满疼痛。

2.六磨汤:沉香6克、木香6克、乌药12克、枳实15克、槟榔15克、大黄(后下)6克,适用于中焦气滞证,典型症状是脘腹胀闷、频繁打嗝。

3.黄芪汤:炙黄芪15克、火麻仁30克、陈皮12克、白蜜10克、大黄(后下)6克、生白术30克、莱菔子15克,适用于肺脾气虚证,典型症状是年老体弱者便后乏力。

4.济川煎:当归15克、牛膝9克、肉苁蓉12克、泽泻12克、升麻9克、枳壳12克,适用于脾肾阳虚证,典型症状是腹胀腹痛、腰膝酸软、夜尿频。

5.润肠丸:当归15克、生地20克、火麻仁30克、桃仁12克、枳壳12克、肉苁蓉12克等,适用于津亏血少证,典型症状是头晕目眩、心慌心悸、咽干唇淡。

6.皂角丸:皂角9克、枳壳12克、羌活9克、桑白皮9克、槟榔15克、杏仁9克、火麻仁30克、防风9克、白芷12克,陈皮12克,适用于风燥伤津证,典型症状是皮肤干燥瘙痒皲裂、筋脉拘挛。

7.左归丸:熟地20克、山药15克、山茱萸12克、枸杞12克、菟丝子12克、牛膝9克、鹿角胶15克、龟板胶15克,适用于肾阴亏虚证,症状表现是腰膝酸软、心烦少眠、潮热盗汗。

规范服用中药治疗的同时,生活习惯也要调整

形成排便生物钟。有便意时,一定要及时解决,不能憋着,快速排掉。同时,最好定时排便,建议在晨起或餐后2小时内。

饮食多纤维。适当多吃些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和粗粮,如青菜、韭菜、芹菜等,多吃含脂肪多的食品,润肠利道,如核桃仁、花生米、芝麻、蜂蜜、大枣。饮水量最好保持每天1000~2000毫升。

常摩腹。仰卧在床,两腿伸直,脚尖朝上,两手搓热,两手相叠,用掌心在以脐部为中心的腹部,顺时针方向分小圈、中圈、大圈各转摩12次。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脾胃病科  吕林)

来源:生命时报
责任编辑:易旭辉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