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伯

2021-03-11 14:38:22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据《史记》记载,汉武帝时有一个方士,名叫公玉带。有一天,他向汉武帝宣称,自己不仅可以看见神仙,还能跟他们求得不死药,学习化石为金之术。公玉带看到的仙人中就有岐伯。后来,司马相如也因为了解汉武帝的喜好,作了一篇《大人赋》,描写了“大人”和众仙一起畅游的景象,其中提到的十八位神仙中也有岐伯之名。

与黄帝对话的人

在古文献记载中,岐伯是一位音乐家。相传,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在大战最关键的时刻,一时间号角声响,战鼓雷鸣,震天动地,士兵为之鼓舞,敌人闻之丧胆,黄帝的军队取得了胜利。原来,为了鼓舞士气,黄帝命岐伯发明了号角和战鼓,它们是用来鼓舞士气、讥讽敌寇的重要作战工具。此外,岐伯还创作了中国最早的军乐——号角曲《龙吟御》。这首乐曲慷慨激昂、悲壮雄浑,砥砺士气。不仅如此,据传,岐伯还发明了多种乐器,如鼓、角、镯、铙、灵鞞、神钲、短箫、钟等。

岐伯更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医学家。据《汉书》记载:“方技者,皆生生之具王官之一守也。大古有岐伯、俞拊,中世有扁鹊、秦和,盖论病以及国原诊以知政。”据传,岐伯喜好观察日月星辰、风土寒暑、山川草木等自然现象,且多才多艺。黄帝在一次访贤时见到岐伯,听他讲述治国之道,被他的才学折服。岐伯从此得到黄帝的重视,黄帝尊他为“天师”,并委以重任,共谋治国方略。后来,黄帝见到百姓为疾病所苦,心存怜悯,便请岐伯研究医理,致力于医学。为此,岐伯四处寻访良师益友,品尝草木之滋,终于成为一位精通医术脉理的名医。他与黄帝坐在一起对话,共同探讨医学问题,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就是根据二者的问答内容整理而成,因而“岐黄之术”成为中医学的代称,岐伯也因此被奉为中华医学之祖。

然而,医史学家李经纬教授指出:岐伯并不是黄帝时期的臣子,他是西周时期的医学家。西周统一以后,周公撰著《周礼》,周文王在伏羲氏画八卦的基础上作卦辞,而后有了《周易》。在这种情况下,岐伯召集了多位医者共同探讨医学问题,构成了《黄帝内经》的大部分内容。后世为了凸显《内经》的价值,将其托名为上古时期的黄帝所著。岐伯的“岐”是指陕西岐山,“伯”是对老人的称呼。岐伯是当时人们对德高望重、医术高明老者的尊称,并不是指某一个人。

岐伯故里今何在

时至今日,关于岐伯仍然有很多未解之谜。岐伯是哪里人?岐伯文化源于何处?目前有陕西岐山、甘肃庆阳、四川盐亭三种不同的观点。

“岐山说”的依据是南宋罗泌所著的一本书,叫作《路史》。书中记载:“黄帝至岐见岐伯,引载而归,访于治道。”“岐山说”的观点认为:古人常常依地名为姓,岐伯以岐为姓,岐又作“歧”,本意是指山有了分岔,正如岐山的山形山势。所以说岐伯应该与岐地的起源有关系。上古时期,部族多以山水地名为姓,那么岐伯以“岐山”和“岐水”为其姓,这就是最为直接的依据。岐伯被认为与岐山有联系,就在于“岐”字的关联。

“庆阳说”的依据是宋代地理书《舆地纪胜》,书中记载:“上古岐伯,郡人,黄帝尝与论医,有素问难经行于世。”这里的“郡”指庆阳府。从这本书开始,岐伯被认为是庆阳人。《明一统志》也沿袭了相同记载,认为“岐伯,北地人。”这里的“北地”属庆阳管辖。到清乾隆时的《庆阳府志》承续了这种说法,还建庙予以祭祀。

“盐亭说”的依据主要是当地的两个传说。第一个传说是“岐舌国”。岐舌国是远古岐姓人组成的岐姓部落,岐伯姓岐,所以是此部落的首领或贵族。岐舌国与现在的盐亭距离不远,因此推断岐伯故里在盐亭。第二个传说是嫘祖。盐亭是黄帝正妃嫘祖的故里。据传,岐伯是嫘祖的舅父,因此也是盐亭人。当然这两个传说的依据稍显不足。

为何各地都要证明自己是岐伯故里呢?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岐伯是中国医学文化中不可磨灭的象征,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

岐黄文化“代言人”

尽管属于岐伯的时代已经远去,岐伯究竟是人是神还是仙,都已经无法深入考证了,但是岐伯对医药文化的贡献和意义依然有着深远的影响。

作为古代医药文化的创始人和代言人,岐伯对医学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他尝味草木,深明药性;研习经脉,教制九针;剖腹蠲肠,熟识解剖;熏香防疫,兴起灸焫;运气养生,健体防病。尤其是他与黄帝论医,解答黄帝问难,医学理论被娓娓道来,医学体系由此奠基。《黄帝内经》因记载了黄帝与岐伯的医学问答内容而被后世尊为医书之祖,它不仅创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还涵盖了中医药学的各个方面,旁及天文、地理、物候、气象等。

岐伯还是一位养生大家,他将上古时期养生家的经验和方法进行归纳和整理,为道家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黄帝纪》记载:“其师岐伯,明于方士之言,医者宗焉。”他注重养生防病的理念,在《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中,他以治理社会来比喻治病防病,强调“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并加以详细系统的阐释,对后世养生学的发展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作为上古医学名家,岐伯还为后世留下了《黄帝外经》三十七卷、《黄帝岐伯按摩》十卷等著作(已佚)。

岐伯与黄帝一样,都是中国医学文化的象征,是值得被铭记并大力弘扬的伟大人物。(北京中医药大学 甄雪燕 梁永宣)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责任编辑:易旭辉
下一篇: 伊尹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