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计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2021-03-09 20:55:55 来源:瞭望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新冠肺炎疫情让民众重新认识了中医药的价值。但同时也要看到,中医药持续高质量发展仍面临诸多现实困境与挑战,高质量供给不够、人才总量不足、创新体系不完善、发展特色不突出等问题仍待解决。

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其中明确提出,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认真总结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经验做法,破解存在的问题,更好发挥中医药特色和比较优势,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此前的2020年底,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也印发了《关于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促进了中药传承创新发展。

“全方位多角度的系列政策措施,对中医药扶持力度再次加大,这令业界备受鼓舞。”全国人大代表、扬子江药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镜人如是说。

接下来,应如何进一步遵循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律,落实相关政策措施,从而提高中医药产业发展活力,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加速创新成果转化

近年来,我国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整个监管流程大幅提速,国内申报、上市的化学、生物创新药数量持续攀升。

这期间,我国中药新药上市数量却持续低迷。根据国家药监部门发布的药品审评报告,2015~2019年,我国批准上市的中药新药共14个,其中2015年7个,2016年2个,2017年1个,2018年2个,2019年2个。

徐镜人表示,正因为近年来中药新药获批上市数量较少,业界对中药新药研发持观望态度。中药新药少,恐将成为中医药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

对此,他认为,应建立适合中医药特色发展的中药新药审评审批机制。

首先是完善中药审评审批相关配套政策。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已在着力构建、完善符合中药特点的审评审批机制,依据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中医药法及《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于2020年9月发布了《中药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

相关办法和要求目前已在实施,但配套政策略显滞后。例如,中药企业盼望古代经典名方的新药开发、经典名方化裁的院内制剂、同名同方药的申报条件、指导原则等早日出台,为中药创新发展提供依据。

其次是深化中西医结合,增强中药新药可及性。

由于许多医院在临床上限定中药使用,一批具有中医临床价值的中药不能广泛造福患者。徐镜人建议制定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从行政管理方面增强中西医间业务交流,拓展中医优势领域的诊疗空间和中医药参与度。

第三是加强信息平台搭建。

随着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MAH)政策的实施,中药生产批件的转让有了较好的政策法规依据。他建议进一步搭建公益性质的中医药成果转化信息平台,加快中药相关数据库建设整合,服务企业、科研院所、医疗机构,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

加强中药材源头控制

中药质量受种质资源、土壤、气候、栽培和加工技术等多重因素影响。近年来,中药材种植中盲目引种和采收、掺杂使假、农残超标、“重量不重质”等乱象,导致药材质量严重失控。

对此,徐镜人建议,以“安全、有效、质量可控”为目标,从药材的源头进行控制,实现产地加工一体化,提升道地中药材发展质效。

一是产地道地化。在中药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优质道地药材,是产品质量的有力保障。建议加强规划引导,尽快出台全国性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指南,优化全国中药材生产布局,限制中药材盲目引种。

二是种源良种化。建议制定中药材种子种源管理办法,引进粮食种子的办法管理优质中药材种源,有效解决中药材种源退化和混乱问题。

三是种植生态化。建议推行“拟境栽培”“人种天养”与现代农业规范化种植相结合的生态种植,大力推广中药生态种植模式和绿色高效生产技术。

四是产地加工一体化。建议重新修订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制定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实施指南,将质量保障体系向种植加工环节延伸,建立优质中药材生产、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全国性共建共享体系。

向智能制造迈进

中药的稳定性和均匀性,除靠药材外,还有赖于制造过程的可控性。

例如,中药材提取物是中药制剂的原料,是保证中药制剂质量和疗效的关键物质。在传统提取车间,药罐加水量、温度控制、蒸汽压力阀门等,都靠人工控制,工人经验的不同容易造成药品批次间质量不稳定,对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都有影响。

因此,为保证中药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均一性和产品批次间一致性,就要解决传统中药生产能耗大、标准不可控等弊端,改革传统中药生产工艺,使生产更加智能化、精准化、精益化。

当前,我国中药制造业智能化水平尚处于初级阶段,需要提升中药制造整体技术水平,使中药产品的质量更稳定、疗效更好、可及性更高。

徐镜人建议,一是尽快出台与智能制造相适应的、可行的中药变更指导原则,以及与智能制造灵活性相适应的中药风险监管政策;二是促进大数据分析技术在中药提取制造过程中的应用,通过大数据分析不断优化参数,使中药提取技术向高效、高质发展;三是推进中药生产基础装备研究,如5G在制药行业的深度应用,夯实中药智能制造基础设施;四是大力培育精通制药技术与信息技术的综合性人才,加快智能化技术在中药行业推广应用。

推动中药全过程追溯

近年来,不合格中药产品频频被曝光,成为药品监管部门的“黑榜”常客,不仅对民众用药安全造成隐患,也严重损害中药企业品牌和行业信誉。

为了保证中药质量安全,增强消费者对中药的信心,建立全过程追溯机制和质量保障体系意义重大。

国家正在建立、完善中药质量追溯机制。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明确提出,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履行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的相关义务,对中药饮片生产、销售实行全过程管理,建立中药饮片追溯体系,保证中药饮片安全、有效、可追溯。

不过,从当前进展来看,中药质量追溯相关工作仍缺少配套文件支持。徐镜人认为,要从中药质量特性出发,按照中药的商品属性,关注其生产、流通、使用等完整信息,建成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在内的覆盖生产、流通和使用全过程的药品追溯系统。

操作层面,徐镜人建议,一是健全法规体系,明确发展方向,研究出台适用于中药全过程溯源体系建设的标准及指导意见;二是标准先行,将建立中药追溯信息采集传输、追溯码标识等管理规范和国家标准,作为实现追溯信息共享互通、通查通识的首要任务;三是抓准重点品种,分类分步实施,可选择大宗药材、毒性药材、中药注射剂原料药材、市场抽检问题突出的药材先行先试,并督促企业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增强溯源的可操作性。

来源:瞭望
责任编辑:易旭辉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